• 服务热线:

    0755-25727402

  • 详情

    ABOUT THE ASSOCIATION

中国白蚁研究与防治概况

白蚁是一类比较原始的社会性昆虫,其生存年代约有2—3亿年,分布很广。以赤道中心在南北纬450范围,全球5大洲:亚、美、非、澳、欧都有分布,分布约占全球总面积50%。主要受灾地区在亚洲(东洋区)、非洲(埃塞俄比亚区)和南美洲(新热带区)的第三世界,经济比较落后、人民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全世界白蚁种类接近3000种。中国白蚁的分布在辽宁(丹东)和北京约北纬400以南地区,主要受灾地区是长江以南各省,分布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0%,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尚未发现白蚁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和危害。

    一、中国古书记载白蚁危害超过2000年,但开展科学研究仅有近百年的历史

    白蚁在地球上生存年代十分悠久,危害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认为古代祖先有了房屋、筑了堤防,就有白蚁危害。据邹树文先生(1963  1983)考证,中国古书最早记载白蚁危害房屋(以公元前614年即鲁文公13年,太室屋坏、经考证即为白蚁蛀坏。白蚁危害堤防(公元前241年)《吕氏春秋 .慎小篇》:“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这里的“防”指堤坝,“蝼”即白蚁,意思是白蚁危害造成溃漏决堤,淹没房屋,溺杀人民。(《韩非子.喻老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和《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元稹《长庆集.蚁子语》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攻穿漏江海,噆食困蛟鲸。这都是“千里金堤,溃于蚁穴”之意。

    真正开展白蚁科学研究20世纪初日本学者在台湾开始的。首先松村松年(Matsumura 1904)报告台湾一种白蚁Termes sp,1907年定为赤树白蚁Glyptotermes satsumensis Matsumura)素木泽一(Shiraki.1909)报告台湾产台湾乳白蚁(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和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从1904—1915日本学者报告台湾15种白蚁。

    接着美国学者Snyder(1923) Light(1924).德国学者Kemner(1925) 意大利学者Silvestri(1948)直到Snyder(1949)《世界白蚁目录》记载中国白蚁种类26种,计有4科13属。

    解放前处于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根本不可能开展白蚁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我国南方各省白蚁为害严重,人们为了控制白蚁,在民间流行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例如:①挖巢法。浙江省中部地区东阳、义乌一带有捉笼白蚁(现在称台湾乳白蚁),农闲季节,民间常组成挖巢捉白蚁队伍。他们三五成群打着旗子,摇旗呐喊,专捉白蚁;湖北省沙市、江陵一带也有用类似方法捉挖土白蚁的。②药杀法。在广州、香港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是应用以三氧化二砷为主的化学药剂来防治。在主要城镇地区开设白蚁防治公司(也叫白蚁行),专为群众承包治灭工程,挖一些家白蚁巢在公司门口展览,以招揽生意。

    广东是我国开办白蚁公司最早的地方,其起源是由澳大利亚传教士在香港耶稣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约于1930年开办高云专灭白蚁公司。公司老板是澳大利亚人,梁熊、庞加就、庞德荣、庞富良为技术职员,进行专灭白蚁的工作。后来梁熊为广州沙面分公司负责人。日军侵入广州后挂牌灭白蚁鼻祖梁熊,在六二二路七十二号,进行保灭白蚁的工作。抗战胜利后先在广州十八甫开办新亚保灭白蚁公司,解放前夕在上海开设保灭白蚁社。解放后该社归人上海市房产局。

    占臣专灭白蚁公司创办于1933年3月1日,总行设在香港华人行七楼614号,分行分别设在广州市浆栏路97号、澳门议事亭利斯大厦、新加坡大马路198号。庞德荣、陈益都任过占臣专灭白蚁公司广州分公司的经理。梁德明于抗战胜利后不久就与他叔父梁熊一起在新亚保灭白蚁公司做杂工。赵元1947年就开始在占臣专灭白蚁公司工作。司徒耀在开平设白蚁公司,庞富良在台山设屈臣白蚁公司,苏波在澳门开设占臣白蚁公司。

    此外仍在广州开设白蚁公司的有华元(李华、赵元)、新亚(欧阳述贤)、西亚(梁

柏年)、标准(潘臣铨)、中亚(梁德明)、占信(苏宗淮)、南方(张冠权),还有惠民、

华侨白蚁公司等。直至公私合营时,广州市白蚁公司连个体劳动者一起共有21家。其中12家公司于1956年合并成立国营广州市白蚁防治公司。他们都有丰富的防治经验和熟练的防治技术,是我国早期的防治白蚁专家,对我国白蚁防治事业有重要的贡献。广东灭蚁老师傅还在汉口、重庆、上海、福州开设灭白蚁公司。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真正开始白蚁研究与防治工作

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柳支英(1950)在《大众农业》上发表了“白蚁的生活”和“白蚁的防治”文章,详细介绍白蚁生活习性、奇妙的生物学特性和预防驱除白蚁的方法,并介绍煤焦油、蒽油、五氯酚、氟化钠、硫酸铜、亚砷酸钠、三氧化二砷药物等防治白蚁的经验,总结群众用松柴设坑诱杀白蚁的方法。尤其伟和平正明(1953)开始在广东、广西垦区进行白蚁区系调查。铁科院郭惠平(1954)写出“南方铁路枕木受白蚁危害的调查报告”;广东开平司徒耀和司徒翘(1954)上书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献出灭白蚁秘方(砒剂)和经验;中央办公厅把他们的信件转给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处理。该所所长陈世骧,以及副所长蔡邦华和夏凯龄等专家随即来广东总结、验证了司徒的秘方和经验。经验证亚砷酸46%、水杨酸22%、滑石粉32%,每巢用药量8~15g,施药后5~7天检查,证实确实有效。事后他们又去海南岛、广西等地进行白蚁实地考查。接着,中科院昆虫研究所的陈宁生先生参加中苏考察队到云南进行白蚁调查和采集工作。1954年9月铁道部在湖南衡阳开办了一届白蚁训练班,尤其伟教授为训练班写了《白蚁及其防治概要》教材。华南热林所白蚁组(1955)在《热带作物》上发表“白蚁的防治”,介绍集中诱杀法、土壤重蒸法和药剂保护法。采用药物配方:白砒22%、甘汞46%、滑石粉32%,进行粉剂毒杀。韦定忠(1955)在《中国林业》杂志发表“防治白蚁的方法”,应用白砒45%、水杨酸24%、滑石粉30%、土红1%混合成粉剂,施药后3--7天,可引起全巢白蚁死亡。江西省粮食厅张祯祥(1956)在《昆虫学报》发表“家白蚁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讨”,对家白蚁各阶层外部形态、危害、主副巢形态、位置作了比较详细介绍,灭治药物是根据司徒耀和司徒翘配方:三氧化二砷46%,水杨酸22%、滑石粉32%,效果理想。蔡邦华(1956)在《昆虫分类学》上册,对等翅目形态特征、研究史略、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类型(品极)生物学及分类等作了专题论述。尤其伟和平正明(1956—1957)写出“白蚁调查研究报告”和“中国南部两广、云南白蚁区系划分的初步意见”。四川大学生物系张淑德(1957)在《生物学通报》发表“白蚁”论文,介绍白蚁形态、类型、习性和防治方法。司徒耀和司徒翘(1957)在《昆虫知识》发表“白蚁的除治”论文,总结蚁巢、蚁道和引诱施药方法。公开药物配方:亚砒酸46%,水杨酸22%,滑石粉32%,施药后7~10天可全巢死亡。

    三、1958年我国出现白蚁专家李始美掀起了全国防治白蚁运动高潮

    李始美自1953年起进行除治家白蚁的实践,前后经过三年多时间到过广东、广西和湖南的十九个县市,防治房屋2000多间,消灭和解剖蚁巢超过1000个,取得宝贵经验和有效除治方法。1957年11月在广东新会会城开办白蚁防治讲习班,招收32名学员。1958年4月广东科学馆落成,全国科学界权威人士、专家教授云集广州参加科学工作会议。在会议期间到新会县参观游览,新会县委书记在为科学家介绍新会情况时,也谈到新会县李始美防治和举办白蚁防治讲习班的情况,并请他介绍新会县治灭白蚁的经验。科学家听后深感兴趣并给予充分肯定。1958年5月全国科联、北京科联、中国科学院联合邀请李始美到北京作防治白蚁的学术报告。随后又到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地参观、讲学。所到之处,在党的号召下,各大学教授、研究所研究员和有关单位技术专家,由各级党委、行政领导抓科教的第一把手带领下,纷纷前去听取李始美的学术报告。最后回到广州举办了全国白蚁防治技术培训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科学并不神秘》的社论,影响很大。广州市长朱光陪同周恩来总理接见李始美专家并观看他解剖家白蚁巢,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聘请李始美为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研究员,广州中山大学、华南农学院聘他为教授,他很快成为全国闻名、名扬海外的白蚁专家。

    由于报刊杂志、广播电台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在广大群众中大大地普及了防治白蚁的知识,直接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防治白蚁高潮。随后,中宣部派出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陈宁生教授和北京农业大学杨奇华老师,并有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白蚁组李始美、李桂祥、陈均贺等同志参加,在新会县白蚁队协助下,到广东广州、江门、新会、开平和湛江等地总结验证李始美的经验,写出了“家白蚁防治”的经验总结报告。

    白蚁专家李始美先生是第一作者开始从事家白蚁防治的启蒙老师,通过总结验证他的防治经验,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我以后的白蚁研究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

    李始美(1959)“家白蚁防治”经验总结报告主要有五部分:

    1)、检查家白蚁是否已侵害房屋建筑物的方法,可以进行屋内的仔细检查,还可以根据它的为害特征,房屋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在房屋外面就能作出判断,如砖木结构的房屋:①在有木头伸出地方发现有蚁路,说明房屋内有白蚁为害;②蚁路有裂痕而干燥的,说明此房屋曾受白蚁为害,现在无白蚁,若是蚁路还很湿润而新鲜的,这就说明现在还有白蚁;③在白蚁为害的地方,发现有分群孔者,则其附近就有蚁巢,若有分群孔,又有空气洞的,则说明里面的是主巢,这样可以提高检查效率。

    2)、寻找蚁巢进行施药,是防治家白蚁的有效措施。寻找蚁巢的方法是要研究有关蚁巢的外部特征:分群孔、排泄物、外表蚁路等。

    3)、蚁路和汲水线在结构、式样和位置上是有所差别的,在具体作用上也是不同的,汲水线是白蚁通往水源取得水分的一种特殊蚁路,每一个主巢至少有一条汲水线,付巢或有或无,汲水线多数通往地下水源,也有少数情况是通往地上水源。

    4)、防治家白蚁的基本措施,是采取预防和杀灭两个方面,不同的楼房为害环境,是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5)、灭杀家白蚁的基本方法是施用药剂。在具体防治时是根据“蚁巢不灭,蚁后不死,蚁患不能除”的原则下,采取直接施药于巢内的方法来进行的。不同的楼屋为害环境,所采取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对树木及农作物则是常常采取诱杀的方法来进行的。杀灭家白蚁的常用药剂是以粉剂为主。其中较常用的配方有:1、升汞(Hgcl2)20%,亚砒酸72%,水杨酸4%,砒红4%。2、亚砒酸80%,水杨酸20%(或水杨酸15%,砒红5%)。

    四、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对白蚁开展系统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自1958年以后,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成立专业白蚁研究组(室)开展系统的区系分类、主要危害种生物学、材料预防和药物筛选研究。

    1.分类学取得的成就:从20世纪50—90年代,昆虫学(白蚁)科技人员南自海南西沙群岛、北至长白山原始森林、东至台湾、西达新疆进行长达40余年调查采集。美国白蚁专家Snyder(1949)世界白蚁名录记我国产白蚁26种全是外国学者定名。到2000年《中国白动物志等翅目》记述中国白蚁超过400种含4科44属,90%都是新种,中国发现的新种、新属,全由我国白蚁分类学家定名。

    2.中国白蚁主要危害类群生物学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白蚁主要危害类群堆砂白蚁、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及黄翅大白蚁的巢居结构、成熟群体的分飞、初期群体的建立,群体的形成、发展与衰老的研究都取得重要成果。

    3.利用同位素碘131和金198探测家白蚁巢,取得其活动半径可达50米,家白蚁分飞高度达40余层高楼,家白蚁分飞距离在顺风风速0.83m/s可达892米(Messenger et Mullins 2005),土白蚁分飞距离在顺风风速0.3m/s可达743米,(徐剑、钟俊鸿等2006)。我们认为家白蚁、土白蚁的分飞距离依据当时风速和灯光吸引会有较大的距离,其分飞范围可达100~900米是没有问题的。

    4.灭治工作技术有很大提高、防治效果更为理想

    1)房屋白蚁过去多用砒剂为主喷粉法,逐步改为以灭蚁灵为主诱杀法、毒饵法,防治效果达100%,诱杀法灭治白蚁既不破坏建筑物,也不污染环境,深受欢迎与好评。

    2)堤坝白蚁,过去多用“找”、“挖”、“杀”、“灌”方法,逐步改为以灭蚁灵为主毒饵法,效果极佳,更令人满意。对此,广东和福建省堤坝白蚁研究小组作出重要贡献。

    5.防治白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使用药剂不要传染环境

    1)过去白蚁预防多用氯丹和亚砷酸钠,灭治用药三氧化二砷(砒霜)粉剂,这都会造成污染,特别是新建预防,大量使用氯丹乳剂和亚砷酸钠水溶剂的有毒药水,破坏生态环境安全。

    2)禁止使用有机氯,现在常用白蚁防治药剂是有机磷:毒死蜱等;拟除虫菊酯类:联苯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等;氯化烟碱:吡虫啉等。

3)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杀铃脲等。

    五、国家建设部先后三次发文,逐步进行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白蚁防治事业有更大发展

    1.国家建设部(1993)166号《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防治工作的通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部十分重视白蚁防治工作。白蚁防治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1983年成立了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出版了《白蚁科技》季刊。1987年国家建设部转发了浙江省建设厅《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1990年成立了中国白蚁防治研究会和全国白蚁防治中心,此后,国家建设部(1993)166号文正式发布,中国白蚁防治研究会和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林树青秘书长为此不懈努力作出重要贡献,从此南方各省相继开展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

    2.国家建设部发布(1999)第72号令《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此令于1999年10月14日经第16次国家建设部常务会议通过。余振声部长1999年10月15日发布,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此后,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在我国白蚁危害地区已全面展开。

    3.国家建设部(2004)第130号令,关于修改《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此令已于2004年7月13日经建设部第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汪光焘部长2004年7月20日发布,自发布日起施行。

    4.我国白蚁防治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1979年成立广东省白蚁学会,出版刊物《白蚁研究》,接着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江西、湖北等省也相继成立了白蚁协会(学会)。

国家建设部2000年成立了《中国物业协会白蚁专业委员会》,促进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的发展,主持出版《白蚁防治》刊物对我国白蚁防治学术交流、经验推广、信息流通都将有莫大的帮助。

    1983年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成立,出版《白蚁科技通讯》

    1985年以后中国白蚁防治研究会主持出版国内外发行的《白蚁科技》季刊

    2000年以后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编辑出版《城市害虫防治》刊物

    这对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发展都有莫大的帮助。

    2006年浙江省杭州市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房屋白蚁防治管理,纳入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由市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省人大常务会议批准执行。广东省广州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也将纳入《广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2007年准备由市人大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立法。2007年3月正式成立《广州市白蚁防治行业协会》,讨论通过《广州市白蚁防治行业协会章程》。

    从此,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就有了自己的技术规范、道德准则和管理标准。白蚁防治行业,白蚁防治工作进行法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新时代,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我们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白蚁防治行业的同行们、朋友们团结起来,互助合作,为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做出新的贡献。

    六、关于白蚁防治药物的讨论

    按照建设部文件,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承包期为15年。但有机氯农药氯丹禁止以后,有机磷的毒死蜱、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都无法达到。药效少则3—4年,多则7—8年。特别广东气候炎热、雨水较多,相同药剂、同样浓度和剂量,江苏、浙江一带可行,广东却不行。 可否广东的承包期改为10年?或者采取多次施药或采用物理防治? 

    对灭治药物以砒剂为主灭蚁粉属剧毒药物,灭蚁灵是属有机氯杀虫剂,都已禁止,主要考虑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们知道,砒剂+烧碱制成亚砷酸钠水溶剂,用于新建房屋预防是会造成环境污染。但灭白蚁粉用于灭治:5克/巢,且用螺丝刀插入打入洞内,后用纸塞住,对环境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灭蚁灵在美国主要用于杀灭红火蚁到处喷洒,甚至用飞机喷雾。当然会造成污染。但我们用毒饵,含量只2—3%。混配后的诱杀喷粉5克/巢,对环境不会有太大影响,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七、为什么白蚁年年灭治年年有,甚至越来越严重?

白蚁传播迁移途径是分飞、蔓延和带进。我们认为成熟巢群有翅成虫的分飞是繁殖后代,种群传播造成危害是主要的。

    例如我国房屋危害最严重的台湾乳白蚁(家白蚁)、成熟巢群,经研究证实,每年4—6月每巢飞出有翅成虫少则近千,多则几万个,我们认为平均成熟巢群飞出一万是没问题的。分飞距离与当时气候、风速相关可达100—900米之间。虽然飞出有翅成虫约95%以上都无法生存,其成活率只有3—5%(平均约4%),以每个成熟巢群每年飞出一万个为例,♀♂个性比1﹕3计算,能建立新群体的在100个飞出有翅成虫中就有一对生存。一万个就100对,也即是说,台湾乳白蚁的成熟巢群每年能产生新群体100个。  

    我们知道家白蚁在0.5—4年间的新建群体只有50—5000个体之间,群体数量少,隐蔽在墙内、树内、外露特征不显,甚至没有,人们不易发现。我们通常发现的都是成熟群体,虽然成熟群体消灭了,过2—3年后小群体会成长为大群体又会造成危害。一个老巢每年可产生新巢100个,一座数万平方米楼房究竟有多少白蚁群体,特别未成年群体有多少?我们无法知道。老巢消灭了,新巢又不断成长,这就是年年灭治年年仍有危害的道理。

主要参考文献

李始美1959  家白蚁的防治  中科院中南昆虫研究所P1-42

李桂祥  肖维良1991  白蚁是最古老的社会昆虫和我国早期的防治概况

                      白蚁科技 8(2):14—17

李桂祥  徐卫英  肖维良1997    白蚁的经济意义与防治方法  白蚁科技 14(2):1—28

李桂祥2002  中国白蚁及其防治(专著)  科学出版社

肖维良  李桂祥2006  中国白蚁的分类和分布  现代白蚁防治进展论文集482—487

邹树文1963  古代文献上白蚁的危害状况及其防治措施.昆虫知识,7(3):110~115

邹树文1981  中国昆虫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 38~43

柳支英1950  白蚁的生活  大众农业,3(6):224~230

柳支英1950  白蚁的防治  大众农业,4(4):129~134

胡剑 钟俊鸿等2006黑翅土白蚁分飞距离的研究 广东省白蚁学会九次代表大会论文集9-12